当下名叫“互联网+文明”的概念非常的火爆,主要的内容就是将传统的公共文明建设或者是公益福祉活动搬上互联网,通过互联网的神奇连接作用,使得人们可以参与一些城市公益活动或者是城市建设。
这种现象就被成为“互联网+文明”,即某些活动凭借互联网的技术性和商业性,促进社会道德水平提高和公序良俗的现象,包括终身学习、全民健身、公益慈善、生态环保、信任提升、分享合作等众多领域和现象。
对于政府行业来说,很多城市部门都有着相关城市文明建设或者是社会公益活动的需求,但传统的纯公益类的活动很难吸引市民参与,更多的活动只能属于小范围积极性较高的市民参与,很难做到大范围覆盖。
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有效降低了公益活动的成本,且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所以针对城市文明建设这块空白市场,越来越多的政务机构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门路,今天就来跟大家介绍下秦皇岛共青团的玩法。
一、一场覆盖全市中小学的投票活动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蓬勃发展,秦皇岛也逐步走向发展的快车道。而且秦皇岛本身就是第一、第二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第三、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
因此,整个秦皇岛拥有非常浓郁的城市文明建设精神,形成了“创城有我”以及“领 导带头,人人参与,处处达标”的浓郁氛围。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秦皇岛也发起了“我看家乡新变化”投票活动,主要目的是希望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号召市民广泛参与城市文明建设活动。
本次活动的参与主体是全市的中小学生,希望在少年儿童中积极培育爱祖国、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同时全面展示秦皇岛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举办“河北省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工作成果,也希望能够通过孩子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孩子对于秦皇岛的希望和城市感情。
整个活动一共吸引了全市近3000名中小学生参与,累计投票人数达30W+,转发人数超过8000+。
二、全 方位拆解投票活动背后的爆款因素
我们简单来看下“我看家乡新变化”投票活动,为什么一个简单的投票活动,却能吸引近3000名学生参与,以及高达30万的曝光量。
1、用互联网思维圈存“用户”
共青团秦皇岛市委早在2018年4月就启动了“我看家乡新变化”主题征文,当时的参与方式是学校先是学习团市委文件精神,然后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活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
活动方案下发后,各班积极组织,孩子和家长积极参与,上报作品等,最后,经过学校评委会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优秀奖7名。
这一系列的操作是政府活动的常规步骤,但很多互联网运营肯定看的略微尴尬。这种依靠学校强制执行的活动,一般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家长也较为排斥。
因此共青团秦皇岛市委在10月份启动了新一轮的“我看家乡新变化”,这次转变了思路,具体措施一共有三处:
首先是放开活动的主题。不限内容不限形式,只要是表达秦皇岛城市面貌变化的内容都可以参加活动;
其次是增加活动荣誉感。活动一共设置300个名额,设一等奖50名,二等奖100名,三等奖142名,获奖的小朋友可以获得共青团颁发的活动证书,通过官方背书的形式增加活动荣誉感;
再次是扩大评审范围。作品评审抛弃了往日由专家领 导拍板定的做法,采用网上投票和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法,各占50%权重。这种做法消除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广大家长也愿意让孩子去尝试。
最后是分批次圈层用户。“我看家乡新变化”投票活动每周举行一次,共计举行八次。每周在共青团秦皇岛官方微信上公布当周作品得分结果。通过每次只有5天的投票时间,减少了家长刷屏的可能性,并且也消去了长周期投票带来的疲惫感。
2.巧用弹幕文化吸引中小学生
要说现在哪个网站中小学生人群最多,很多人都会说B站,B站作为目前大批量未成年人聚集地,B站的弹幕文化也深得青少年的喜欢。共青团作为B站up主大佬之一,怎么能放弃弹幕玩法呢?
于是共青团巧妙的在“我看家乡新变化”投票活动中置入了弹幕玩法,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弹幕,但却迅速引爆这次活动在青少年中的传播力度。
在“我看家乡新变化”投票活动中,可以看到诸如“XXX加油”,“XXX最 棒”,“XXX厉害了”此类的弹幕,通过这种加油弹幕也使得该活动迅速在青少年群体之间火爆传开,每个班级都想自己的同学能够胜出,也会号召自己的亲朋好友为同学加油鼓励,通过这种形式活动得以在中小学生群体中迅速传播。